選才實務運用 – 測驗類別及應用系列之三:興趣測驗 



【研發顧問 葉昶志/全人多元智慧發展研究中心】

  根據調查,一般企業在招募選才的工具上,使用興趣測驗的比例,僅約佔所有使用心理測驗的4%,反而在校園提供給學生職涯諮商中,比較會被大量的使用;而企業在面試應徵者時,人資人員若想要快速瞭解應徵者對於何種工作內容感興趣時,除了觀看應徵者過去的經歷之外,通常也會使用興趣量表,本期電子報將接著介紹興趣測驗。


    興趣測驗
  • 定義

  •   『興趣』是指一個人對其生活環境中人、事、物、和學習與職業活動的喜愛或不喜愛的程度(葛樹人1999)。常見的興趣量表架構是Holland(1985)的提出的理論,將主要的興趣類型分為六種(RIASEC)。Holland認為個人選擇職業的傾向,是人格、興趣與環境三者交互作用的結果。

  • 與工作績效的關係
  •   根據Hunter和Hunter(1984)的研究,以興趣測驗分數預測工作績效表現的關聯,其關聯係數僅有0.1。這顯示出興趣測驗分數和工作績效之間幾乎沒有關聯。也有其他研究指出,興趣的確會對於人們選擇何種職業有所影響,但人們已經從事某個工作,他們的工作表現好壞取決於其他因素(例如:認知能力、專業能力、動機、經驗、學習能力),而非興趣取向。故即使許多人相信興趣是良好工作表現的重要決定因素,但工作興趣並不是一個用來預測是否能勝任職務的評量工具(Holland,1986)。



  • 實戰問題Q&A

  • 問題
      
    興趣量表的結果既然與工作績效的關聯性低,那麼在人事甄選中,有使用的必要嗎?
    解答
    根據Lucy(1976) & Gottfredson(1977)以Holland的理論為基礎所進行的實證研究發現:個體的『職業選擇』與『興趣』具某種程度的穩定性與持續性(continuity)。不論男女,其工作適性程度與職業穩定性的關係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,其職業穩定性亦較高,反之則較低。

    Wiener & Vaitenas(1977)針對就業人士,以企業型員工為研究對象,發現離職和更換職業傾向與工作適性程度有關,工作適性程度低者,其離職與更換職業的傾向較高

    這說明了,應徵者的職業興趣與未來所要面對的工作,若適配的程度越高,則應徵者對於工作的滿意度及留任程度也相對提高,因此在人事徵選中,使用興趣測驗的目的在於,預測應徵者在未來工作上的穩定性,而非工作績效。
    問題
      
    興趣測驗、人格測驗如何區分?
    解答
    Holland所提到的職業類型,其中人格的衡量偏重於職業性格,其考慮的因素除了心理學中單純的人格特質外,另外還包含了個體的才能(competencies)、活動喜好(activities)、工作偏好(occupations)及特質優勢(traits compared with others)等。因此我們可以說興趣測驗是人格測驗的一種延伸。

    例如:A的職業興趣偏好研究類型的工作,但實際考慮其才能與特質優勢後,發現此人缺乏研究類的工作能力,且特質較同儕不具優勢,則此人目前較不適合研究類型的工作。
      最後,筆者介紹一個免費的興趣測驗供各位參考,這個興趣測驗的特別之處在於,測驗題目使用圖形加以呈現,降低閱讀難度,較適合一般社會大眾使用,以下是全國就業e網提供的免費興趣測驗。

        『職業興趣測驗』:http://php.ejob.gov.tw/interest/






    參考資料:
    1. 臧志剛(2006),工作適性、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間之關係研究-以南部某汽
     修業為例,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
    2. 段美玉(2006),台灣市面販售用於人事甄選之心理測驗的比較研究,國立中
     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
    3. 全國就業E網(2009),職業興趣量表http://php.ejob.gov.tw/interest/

    回到頂端